直線加速器的雛形概念最早是由英國科學家G.Ising在1924年提出,1924年他在一篇名為《產生高壓極隧射線方法原理》的文章中提出了一個直線加速器的設計圖樣。根據G.Ising的文章,直線加速器由一個直的真空管道和一系列的帶孔的金屬漂移管組成。粒子的加速是通過相鄰的漂移管之間的脈沖電場完成的,電場和粒子的同步是由電壓源和相應的漂移管之間的傳輸線長度的時間延遲來實現。同時他在文章中寫道:“現在來深入討論實現這一想法的細節(jié)問題和可能遇到的困難為時尚早,我希望不久能做一個實驗。”這個建議在當時由于電磁技術的水平所限制的確難以實現。但是這個概念相當重要,對直線加速器的發(fā)展產生了里程碑式的影響。到了 1928年,直線加速器的概念正式被德國科學家RolfWideroe提出,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臺直線加速器。R.Wideroe在《產生高電壓的新原理》一文中描述了這臺加速器的原理,同G.Ising的理念不同,加速器的漂移管是交替的接高頻電源和接地。移管的長度隨著粒子速度的增加而變長,保證粒子每次可以在正確的時間到達間隙從而被加速。在該加速器中,束流首先形成束團,然后進行高效率的加速。束流在加速時間內處于加速間隙感受加速電場,當電場反向的時候,束團處于漂移管中,這時漂移管屏蔽了減速電場,從而使整個過程是一個加速過程。